針對農產品流通遇到的瓶頸問題,按照“強點、建鏈、組網”的總體思路,云南省商務廳著力構建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體系,積極強化農產品冷鏈流通體系建設,大力提升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水平。2015年底,云南省被商務部、財政部列為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省份,獲得中央財政資金2億元支持。為創新投融資機制,省商務廳聯合省財政廳委托云南省信用再擔保公司以基金股權投資的方式,向社會合格投資人多渠道募集資金3億元,發起設立了5億元資金規模的云南省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金),重點支持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和農產品交易、倉儲等設施建設。通過支持冷庫和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改造、冷藏車輛購置更新、冷鏈物流監控系統建設等,開展農產品冷鏈示范,提升農產品冷鏈流通水平;通過建設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綜合性加工配送中心、產地集配中心,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
一、運作模式
基金根據“專業判斷、市場運作”的方式運營,對投資項目采用項目收集—初步調查—項目立項—專業第三方盡職調查—協議談判—投資交割的投資路徑進行操作。投資退出方式采用上市(掛板)市場交易或大股東回購等方式進行退出。
同時,云南省商務廳十分注重機制建設,為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以及項目的順利推進,要求云南省信用再擔保公司建立風險機制、投決機制、退出機制、信息報送和項目跟蹤機制,通過機制建設,加強政府對基金投資方向,投資計劃、資金使用情況、績效情況等重大事項的管理和監督。
該基金主要針對全省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薄弱環節進行股權投資,逐步構建跨區域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進一步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推動流通創新。目前,基金已投資6個項目,共計3.85億元,投資涵蓋區域性農產品流通、農業物聯網建設等領域。以政府設立基金,通過基金股權投資龍頭企業—企業帶動產業增效—產業輻射農民就業增收的模式,有效促進了投資企業區域內冷鏈系統改造、精準扶貧等。
二、主要成效
通過推進云南省跨區域農產品骨干網絡建設試點工作,一是提高了全省流通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包括農產品流通信息化建設、農產品冷藏倉儲能力、農產品交易集散能力都得到提高。二是跨區域產銷銜接水平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流通現已發展成以農批零對接為主,兼顧發展農超對接、直供直銷、網絡銷售等多種產銷銜接模式共存的局面。三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在互聯網+流通的大背景下,全省的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工作助推了云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各示范縣紛紛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B2C、B2B、O2O共同推動全省農產品網絡銷售。
三、成功經驗
在基金運作過程中,云南省始終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明確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定位,強化政府投入和主導責任,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領域,一是通過整合政策扶持、社會資本以及先進技術等資源,幫助投資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二是以基金優勢為企業打通引進先進技術和市場資源的通道,助推云南省農產品流通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升云南農業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三是提升了農產品生產經營、集散、產地收購、儲存、冷藏、加工、配送的效率,降低了流通環節的成本,促進大量優質農產品順利實現銷售,發揮了農產品流通引導消費促進生產的作用。四是通過將原有的財政資源由無償使用轉變為有償使用,由直接投入變為間接投入,發揮政府資金的政策引導和杠桿撬動作用,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云南省農產品流通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下一步,云南省商務部門將統籌謀劃,分類指導,堅持問題導向,密切跟蹤基金運作及發展情況、相關項目執行情況等,進一步完善財政支持政策,提高財政資金綜合效能,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努力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新鮮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